主题教育 | 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记日院“红色松江 革命之路”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 2024-10-20 浏览次数: 10

主题教育 | 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记日院“红色松江 革命之路”研学活动


摘要: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举行“红色松江 革命之路”研学活动


引言:

红色松江,革命之路,勇毅传承,国家复兴。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以各学生支部为对象,举行了“红色松江 革命之路”研学活动,各支部积极响应,追寻红色文化,探索红色基因,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去了哪里,有哪些感受吧!


正文:

01

广富林遗址

先烈永存,精神不息;革命之志,我辈应承。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1210我来到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感受党诞生之地的文化与内涵。

广富林遗址是松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色古韵,建有一个“水下博物馆”。进入博物馆,我认真学习观览上海的历史进程演变,在特色建筑、经典展品前驻足,通过“先民生活”“海滨沪读”“松江戏曲”“海上传奇”等历史文化知识板块,身临其境,探寻了解了上海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体会着不同时期上海的民俗民风和生活状态。上海的根在松江,松江的根即是广富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追根上海文化,让我深刻感悟到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看着上海几千年的变化,让我想起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党成立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何尝不是如此,从最开始的星星之火,到现在的燎原之势,燎中国之势,燎世界之势!

通过这次研学让我也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干劲、更加优良的作风投入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中。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王港

02

松江方塔园陈公祠

上海市松江区方塔园中有一座陈公祠,用以纪念为抗击英国侵略者而英勇殉国的民族英雄陈化成。陈化成是鸦片战争时期杰出的抗英爱国将领,是与林则徐、关天培、海龄一样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爱国之歌。

陈化成祠的大殿正中挂着陈化成的画像,大殿两侧有些英雄的生平及重要事迹。院落两侧还摆放着陈化成亲自督造的“平夷靖寇”大铁炮雕塑。通过陈列展示的史料,可以充分了解英雄陈化成的一生。陈公勇于献身、廉洁自律、保家卫国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看着那些老照片,我仿佛进入到了“吴淞战役”,看到陈公率领部下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壮烈场面。

通过这次红色研学,我被陈公这种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深深触动,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这种精神,爱党爱国,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在这种爱国精神的鼓舞下,新一代中国青年会更加奋不顾身,投身于祖国建设。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马爽

提起鸦片战争,联想到的往往是“割地”“赔款”的屈辱和逐步陷入“半殖半封社会”深渊的痛心,然而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也有人在不畏强暴、英勇斗争,抗英将军陈化成便是其一。

我在11月份参观了位于松江区方塔园的陈公祠,这里是松江人民为缅怀民族英雄陈化成而建造的祠堂。陈化成是鸦片战争时期杰出的抗英爱国将领,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反抗侵略的壮烈之歌。1840年他由福建水师提督调任江南提督,面对严峻的海防形势,他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铸铜炮、制火药、修炮台、练士兵,18426月英舰进犯吴淞口,他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与所属官兵英雄殉国。

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但曾经的苦难和牺牲不能被忘却,陈化成留下的英雄故事警示着我们勿忘历史、居安思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作为研究生党员,我们应学习民族英雄陈化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英雄殉国的故事中汲取奋勇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党的带领下,坚定爱国主义信仰,刻苦钻研,服务群众,努力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为真理而斗争。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王慧慧

03

松江博物馆

这次红色松江研学活动,我去了松江博物馆和陈公祠。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创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124日,原名松江县教育图书博物馆。藏品类别分为石器、铜器、陶瓷、书画、印章、玉器、钱币、工艺品、古代典籍、碑版名帖、革命文物等。在这里我了解到了松江区的历史。陈公祠是松江府为纪念民族英雄陈化成而立的专祠。在这里我了解到民族英雄的历史故事。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1842616日)清晨,英国侵略军出动所有舰船二十余艘,疯狂地向吴淞口发动炮击。吴淞口,系长江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陈化成带领亲兵数十人,坚定守卫孤立无援的西炮台阵地,燃放数千发炮火,重创英国侵略者的舰队。最后在东炮台陷落、腹背受敌的情况下,67岁的陈化成与81名官兵同时殉难。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王雨童


04

松江火车站

在松江大大小小的红色旧址中,松江火车站或许是最不起眼的一处。然而,在了解松江站的红色历史后,我对这一小站倍感亲切。1955115日,毛泽东同志南下勘察农业合作化在基层的推广情况时,曾在松江站停靠了整整52分钟。由此,见证了松江105年历史的松江站,留下了毛泽东松江之行的珍贵记忆。

1955115日下午245分,毛泽东到达松江,在车厢内与时任松江地委书记、专员进行了谈话。谈话中,毛泽东还重点关注了松江血吸虫防治问题、绿化问题,并建议向浙江吸取绿化工作经验。直至下午337分,毛泽东才结束谈话,前往杭州。

列车疾驰而过,我仿佛和历史擦肩。68年过去,如今,松江站仍静静地伫立着,见证了松江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广袤大地上的民生事业越来越好,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叶楚楚


策划 | 日院党建中心

排版 | 马欣园

责任编辑 | 刘飞 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