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晓华副教授的论文在日翻译刊载
发布时间: 2019-04-16 浏览次数: 864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王晓华副教授的论文《汉日情态共现的差异与共性》(刊载于《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Vol.46)近期由日本近畿大学原田信副教授和吉田幸治教授翻译成日文,发表于201811月出版的《近畿大学教养外国语教育中心纪要》(第9卷第2号)上,学术资源信息库(学術情報リポジトリ,Academic Resource Repository即将上线。


日本一直非常注重翻译国外前沿性文献,翻译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言学研究方面,日本关注欧美的研究,也比较关注汉语研究的动态,而对于中国国内的日语研究,日本研究者则较少关注。另一方面,中国国内长期以来一直是以中国翻译日本的研究成果为主,此次国内日语相关研究论文由日本的语言学者翻译并发表,实属少见。


原作聚焦于情态的句层结构、语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语研究注重句层结构,汉语研究较注重语序。原作兼顾日语和汉语的研究视野,从普遍性的角度进行观察,认为日语和汉语句子情态分布具有完美的轨层结构。译作《中国語と日本語におけるモダリティ要素共起の差異と共通性について》在原作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介绍,阐述了研究意义,补充了原论文的例句出处信息,增添了译者解说、论文翻译的背景和理由等内容,并进行了学术评论。


译作从专业研究的角度进行了解说和评论(见附件)。在翻译背景和翻译理由方面,译者首先从日本的研究现状出发,进行了如下说明(节选自原田信、吉田幸治2018pp177-179):

 “在日本,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知道XX语,而对需要比较的YY语不甚了解’;‘非常了解ZZ语,但不掌握分析方法’。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特定语言的学者缺乏普遍性的视角,进行所谓的‘章鱼笼研究(蛸壺的研究)’。另一方面,有些研究者通过跨语言(cross-linguistics)研究来揭示普遍性,但这些研究者往往不会只研究特定的语言,甚至反对研究一种语言。

日本学者历来重视欧美的研究,忽视亚洲诸语言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亚洲各国留学生的增加,这种情况逐渐改善,其中,中国、韩国留学生对日语研究的兴趣和关注度提高,同时日本的汉语、韩语研究者数量也不断增多,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随着这种‘外压式’力量的影响,中国和韩国的研究者学习日本的国语学(或日语学),并将其研究成果引用到各自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在日本的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日语研究的方法,成为日语教师,回国后运用其在日本所学到的研究方法做研究。非刻意为之,但可以说,这是日语研究以其应有的方式对外输出的结果。

但这也是日语研究的不幸之一,很多研究者对于这样的研究成果(王晓华2014)并不了解、或者知道但不感兴趣,这样的情况依然持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懂YY语的YY语研究者’并不努力将其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传递给其他语言的研究者。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以本翻译为契机,面向‘了解日语情态层次性的学者’介绍其他亚洲语言的情态层次性,另外,这篇论文也能够向更大范围的读者,包括其他非汉语方向研究者传递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选择了这篇论文进行翻译。

中国的汉语研究在词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研究历史较短,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不过半个世纪。我们预想,中国会进一步引用对西方前沿研究非常敏感的日语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王晓华(2014)完全有可能成为有关情态要素产生领域方面的基本文献,是一篇重要的需要有日译本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




作者感想:

王晓华老师说,国内的日语研究者通常认为,日本不关注中国的日语(相关)研究,日语研究的论文在日本发表关注度会较高。这篇论文涉及到汉语的情态,因此我选择在中国发表,但没想到会有日本学者关注、翻译并在日本刊载出来,这给国内的日语研究者注入了信心。语言学的每个领域都非常深奥,译作中提到到的国语学语学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研究成果,在日语研究中居于主流地位,拥有独自的研究立场和理念。拙作并非写的很好,其兼顾其他语言的研究视点和不同的研究理念受到相关领域日本研究者的赞同,这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译者多次强调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国内日语研究和其他语言学研究领域之间的壁垒也需要进一步打通。不过,国内发表日语研究论文的刊物有限,希望今后日语研究多一些刊发论文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日本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尊敬,在翻译过程中,我感到他们认真至极,简直到了严苛的程度。非常感谢原田副教授、吉田教授所付出的辛苦工作,在此将翻译者情况简介如下:

原田信(HARADA makoto),副教授,近畿大学经营学部教养/基础教育部门教员,专业:中国语中国文学

吉田幸治(YOSIDA kouji),教授,近畿大学经营学部教养基础/教育部门IIP部主任,专业:语言学。MIT语言学与哲学系客座研究员(2007-2008)。


附:

研究解说(原田信、吉田幸治2018pp177-179):

在语言学研究中,句子要素的位置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语言学所重视的位置,并非线性位置,而是结构性位置,如例(1)所示,线性顺序无法区别歧义,而结构依存关系(structural dependency)可以揭示歧义。

1a.太郎和花子的妈妈

      b[[太郎][花子的妈妈]]

      c.  [[太郎和花子]的妈妈]

在日语学(日本語学)研究领域,关于语言要素的阶层关系,句子层次结构和语境之间的相关性等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代表性研究有三上章(1963)、南不二男(1974等,另外,Greenbaum1969),中右实(1983)等也对英语的副词进行了同样的观察。在汉语方面,朱德熙(1995),木村英树(2012)等进行过相关研究。

在研究句子层次构造和语境信息的关系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什么样的情态要素出现在焦点位置为判断标准,并根据谓词性质和句子的体(aspect)的特性区别不同的情态要素。

 “情态”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日语的情态包括副词、助动词、句末表达等各种形式(represent),其中,助动词类的出现位置和英语不同,日语是在句末出现的。

我们知道,情态要素的出现位置受语义限制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由于日语是SOV语言,语序的自由度较高,虽然语序受一定的限制,宾语和动词可以移到句首。而作为SVO的汉语语序的自由度不高,语序较严格,对事件的顺序敏感。日语和汉语的基本句法虽然具有差异,但情态要素的产生条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说王晓华(2014)阐明了日汉情态层次的差异和相似性,并通过比较进一步深化了对日语和汉语的认识。


参考文献:

Greenbaum.1969.Studies in English Adverbial UsagePrentice Hall Press.

木村英树2012「中国語文法の意味とかたちー「虚」的意味の形態化と構造化に関する研究」白帝社

中右1983『英語学大系第5巻 意味論』「文の構造と機能」大修館書店,pp548-626

三上章1963日本語の構文』くろしお出版

南不二男1974現代日本語の構造』大修館書店

原田信、吉田幸治2018中国語と日本語におけるモダリティ要素共起の差異と共通性について」近畿大学教養・外国語教育センター紀要(外国語編)第9巻第2

朱徳煕1995『語法講義』白帝社

王晓华2014汉日情态共现的差异与共性,《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Vol.46pp202-213